历史上聂政故事简介
聂政,战国初期的韩国人。
年轻时是个好打抱不平的侠义人士,因为私下诛除恶人,触犯了法律。
为了躲避仇家,为了让家中老母老姐不至于受牵连,离开韩国到了齐国,躲避市井之间,以屠牛宰羊为业,辛苦操持家业。
聂政行侠杀人,说明是彪悍侠义之人;
聂政为奉养老母,甘愿放下心中侠义理念,异地隐居,说明他是极孝顺之人。
仅此两点,若能流传后世,也会被称颂为这是“义举”。
后来韩国大臣严仲子寻到聂政,曲意结交,给聂政的老母亲屈身敬酒,并赠黄金百镒为贺礼祝她长寿。
聂政当然知道严仲子的身份,也知道严仲子的来意。
但是老母依旧在世,聂政的任侠之气被孝顺之心所遮盖,当时不接受馈赠,只是为了让老母安详走完人生。
严仲子所要刺杀的对象,是韩国国相韩侠累,这样的人物怎么可能轻易被刺杀,若要行动,就必须做好牺牲的准备。
所以他对严仲子说:老母在世,自己的身躯不敢轻易许人。
聂政没有接受馈赠,但心中那蠢蠢欲动的任侠之气一直都在,心中对严仲子的知遇之心犹在。
之后,老母亲过世,聂政服丧三年。
聂政曰:“嗟乎!政乃市井之人,鼓刀以屠;而严仲子乃诸侯之卿相也,不远千里,枉车骑而交臣。臣之所以待之,至浅鲜矣,未有大功可以称者,而严仲子奉百金为亲寿,我虽不受,然是者徒深知政也。夫贤者以感忿睚眦之意而亲信穷僻之人,而政独安得嘿然而已乎!且前日要政,政徒以老母;老母今以天年终,政将为知己者用。”乃遂西至濮阳,见严仲子曰:“前日所以不许仲子者,徒以亲在;今不幸而母以天年终。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?请得从事焉!”
聂政寻到严仲子,表达了心中的愧疚之意,谢绝严仲子给找助手,孤身一人前往韩国朝都阳翟(今禹州)。
在侠累的国相府,聂政威武神勇,侠累当场被杀,自身却被围,无法脱困。聂政怕死后因为自己的面容,连累自己的姐姐,连累到严仲子。于是用剑自毁面容、自挖眼睛、自剖肚皮,壮烈赴死。
韩国不清楚到底是谁刺杀了侠累,就想了个办法,将聂政的尸身暴晒于市井当中,悬赏千金,让人指认。
荌应之曰:“闻之。然政所以蒙污辱自弃于市贩之间者③,为老母幸无恙④,妾未嫁也。亲既以天年下世,妾已嫁夫,严仲子乃察举吾弟困污之中而交之,泽厚矣,可奈何!士固为知己者死,今乃以妾尚在之故,重自刑以绝从⑤,妾其奈何畏殁身之诛⑥,终灭贤弟之名!”大惊韩市人。乃大呼天者三,卒于邑悲哀而死政之旁。
⑤重自刑以绝从:深深地毁坏自己的面容肢体,使人不能辨认,以免牵连别人。从,连带治罪。
姐姐聂荌也是与聂政同样的刚烈本性,知道聂政为何自毁面容。但她不愿意聂政籍籍无名的死去,于是跑到市井当中认领尸身,伏尸痛哭,与人述说事情经过,后撞死在聂政尸前。
这事一出,聂政姐弟俩的刚烈作风为世人所知,姐弟俩的侠义美名很快便传遍天下。
反观严仲子,虽然如愿以偿的杀死了侠累,但还是无法回韩国,继续着流亡生涯。
若问聂政的刺杀行为是义与不义。
这其实没什么好怀疑的,这当然是义,是侠义。
士为知己者死。
士轻生死重信誉。
这不是义,是什么??
然而义有大义,小义之分。
聂政这个为报知己之恩,行刺杀之举,是小义,不是大义。
因为刺杀他人是在报私仇,不是为国家大义。
只不过在战国时期,还有大义之人嘛?
连能做到小义的人都已经难以寻觅。何况大义之人。
聂政姐弟之死,固然可惜。
但这样的行为也为中国的侠义文化添上了浓厚的一笔。
聂政是春秋四大侠客之一,在很多年后,都被游侠儿奉为精神支柱之一。他对于游侠的影响,可以类似于关公对于黑道大哥,财神爷对于商人。
聂政的死,是有很大愚忠成分在里面的。严仲子和韩国的侠累结下仇怨,四处寻找能帮他报仇的人。于是广撒网,四处寻找能人义士。有一天,他就找上了聂政。亲自为聂政的老母亲敬酒,这让聂政十分感动。等他服丧期满,就觉得自己不过是一介平民,严仲子能够与他折节下交,实在是够义气。
于是他就帮助严仲子杀了仇人,因为怕连累严仲子,自毁面容,自杀而亡。他的确是够义气了,但是他只是人家严仲子无心下的的一步棋子而已。成与不成,全靠天意。
但是他呢,傻乎乎的,替人家报仇了,自己却死无全尸,还连累她的姐姐一起死去了。
这都是古代阶级固化所造成的,位于高级阶层的人,往往都能决定平民小户的生死,而统治阶级一些不经意的善举,都能成为收买人心的手段,令百姓为他们出生入死。
所以聂政的只是愚忠,他的义气只是人家利用的武器。白白为他人做嫁衣,徒增奈何。
本文由 历史朝代表 整理编辑,转载请注明出处,原文链接:http://www.23cha.com/chaodai/article_dV6wY5834n1J.html。